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當海底攝影遇到揚沙

玩海底攝影一陣子朋友應該手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相片...
是的,就是好好的一張相片多了一堆天殺的... 沙 >.<~ 

如果這是自己踢起來的,請去面壁三分鐘然後趕快去選修頂尖中性浮力
如果是潛伴起來的,記得回去多踢他兩腳

但是還有更多時候是環境的先天狀況,例如說流或剛有一條魚便便之類...
理論上這能透過打光的方式避掉,但有時候環境並不允許
例如說被攝物躲在小洞裡,或是根本說就是懶得... 沒時間調閃燈 ^_^
這時候要怎辦勒?如果被攝物還算清楚沒有被沙埋沒時
那出動 Pisasa 很快的就能救到一定的程度

用 Pisaca 開啟您的相片然後選擇「潤飾」
這時候游標會變成一個小圈圈,就可以利用那小圈圈把揚起來的沙一個個的修掉

----  東塗塗西抹抹,時間過了一分鐘  ------------------------------------------------------------

這樣的相片會不清爽多了?
科技還真是偉大啊!!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淺談水攝失敗相片急救

很久以前,我是不玩後製的
畢竟照相應該是紀錄按下快門當下發生的景物,而不是回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舞台
至少我當時是這樣認知的,所以按下門的那一霎那基本上就決定了相片的資訊
剩下就交給沖印店了(一般上都還會交代一句 - 單沖存光碟不改色)

但開始玩水攝之後,終於領悟到要把所有的事情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統統做好,實在有一定的難度,畢竟有一定深度的水底的環境並不是我手上相機原始設定上會對映的場景,被拍的對象,又全部都是 100% 的野生動物... 所以有很大部份的相片也就只有一次按下快門的機會(就算高速連拍也不見得能解決...)所以,硬碟裡就莫名其妙的多出一堆這種相片...
主體跑掉

嚴重失焦

對比不足
曝光不足
這些相片有時刪也不是,不刪也不是... 這時候就真要靠後製來處理了

---------- 這條是進入正題的分隔線 -----------------------------------------------------------------

大環境從底片過度到數位機也滿久了,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但目前數位相機所輸出的檔案,事實上都是經過機身內建程序後製過的畫面,能接受這是實的人卻不是很多。所以有時候相機沒法自動達成我們要的效果時,不妨自己調整看看,說不定有意想之外的收穫 ^^" 

開工之前首先要先認清事實,如果是那種主體跑掉的、姿勢怪怪的、失焦的、嚴重過暴的... 那些就放棄吧,這種是沒救的,但如果只是曝光不足、色溫不對、稍微過暴,浮游粒子有些礙眼或是構圖還有需要調整的,那就好辦多了,如果拍攝當時有留下 RAW 檔那更優,有很大機會救的回來 ^_^ ,像下面這張科摩多照的娃娃魚,由 XZ-1 直出 JPG 檔很明顯曝光不足,但這難得看到傢伙一次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
好在現在拍攝都有保留 JPG 和 RAW ,所以就先用 Adobe Lightroom 開啟這張的 RAW 檔,像曝光值、白平衡、單一顏色曲線調整都可在這裡進行。這張是曝光不足所以我會增加曝光量。完成後這張本來看來不行的相片馬上就獲得轉機!
最大的問題處理完之後,剩下的小問題我一般都交給 Picasa 處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直接編輯原始檔案,也就是哪天你覺得目前的編修不好時,可以很容易的復原然後重作編輯! 像是這張我就進行重新構圖
因為原始的圖檔曝光不足造成粒子過粗,所以稍稍加個柔焦
再微調一下構圖
搞定收工!!
這樣不是又有一張能和朋友分享的圖片了呢?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警告! 潛水有害相機 >.< ~

這些傢伙也陪我一年半了
進出過數次綠島東北角,也跑過寶和島、科摩多
以產出的成果來看,他相當稱職
照不好看起來的可能是人的因素居多
但稍微巡看看,還真傷得不輕啊 >.<
海底世界真有這樣險惡嗎?

鏡頭多少都有刮傷(算了,反正水下看不是很清)閃燈支架裂損(該換了,免得哪一天...)鏡頭座也磨成這樣,更不用說那已經
斷到沒感覺的光纖線(這次水下又折斷了,直接潛水刀拿起來削平重插)

水底相機難道註定就是 >> 耗材 << 
下次潛點又在哪裡呢 ^_^y